2006/03/09

書寫自己的生命節奏




盧偉力博士在舊作《紐約筆記》曾這樣寫﹕「我說也許我應該從事教育工作,不過,是廣義的教育,在文化領域上做點可為的事。於是我想寫作。」他的新作品《寫作絮語》顯然不是一冊工具書,但我必須要說,它比一般「教你如何寫作」之類的實用讀物來得更有意思及耐看。作者盧偉力博士試圖透過這本如手掌般大的精緻小書引導大家思考,寫作的本質為何。在這些散文中,他抒發了自己對好幾個關於寫作的重要題目之感受,譬如說,寫作是什麼。之於此類老生常談的問題,每人答案與看法皆不一樣,而作者認為,寫作是體現自己存在的一種方式﹕「在寫作中我找尋自己的存在,發表與否並不重要。之後,我發現有不少人都把寫作看成生命實踐。」如他所言,生命經驗因人而異,自有形態,倘若要寫出自己,就要進入自己,重新體驗自己。

而這,正是書中一直強調「本我寫作」,意指各人都可以透過寫作來挖掘自己生命的能量﹕「生命不是簡單現象。生命由肉體存在、生命感覺與生命記憶三者所組成。有時,一段短暫經歷,足可以消化一生。」到底如何做到「本我寫作」,據作者的建議,靜心是很重要的路徑,以時間、潛意識來經營你的題材。他覺得,只要在最靜心的時候,才能聽到來自遠方的聲音,那並非想像,更不是幻覺,「是實在的身心與天地融合」。如從美學角度來看,他認為「當文字聯繫感覺,筆觸所及,自有感情,意到筆隨,無須用力,就開拓了寬闊的境界。」在朗讀自己的作品之際,閉上眼睛,便彷彿聽到音樂,此乃屬於自己的生命節奏。

快樂寫作 激發生命能量

每個人總有不想寫作、怯於寫作的時候。作者談到自己寫日記的經驗﹕「日記是我記下期待、恐懼、焦躁和憂慮的地方,我知道當我要用虛筆、要從略,甚至不想記下時,就是我碰到心底秘密的時候。」換言之,當你發現自己再不能寫下去,即表示你心中有某些障礙纏繞著。作者鼓勵大家,此刻,你更應該堅持寫下去,讓文字進入你的生命,探問那幽秘的過去,藉著書寫去釋放它們。而光知道怎樣寫作是不夠的,愛寫作或寫得好亦未算完美。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快樂地寫作,唯有這樣,才會激發出體內美妙的生命能量,以文字直入身心,感受世界的活力。


有關任教於浸會大學傳理系的盧偉力,我突然想起一樁事情﹕那年,我修讀他的中國電影美學課,某天他在課堂上播放了一齣黑白劇情片,感人至深,戲終,課室的燈開了,同學們發現老師正熱淚盈眶,聲音哽咽起來。後來他說,即使差不多每個新學年也會播放這齣電影,反正再看的時候,鼻子總不期然酸起來。你相信不相信,就是這種充滿熱誠的性情中人,才懂得「本我寫作」的神髓所在。


2005.10.09 明報

2006/03/08

中國作家說村上春樹




總是久不久有這樣關於閱讀的掙扎﹕究竟該讀原著,還是譯本好。事實上,此乃讀者各取所需的問題,得看閣下的能力與口胃。能夠讀原著固然最理想,但無法駕馭外文的,則非靠翻譯不可。倘若一個翻譯者能譯出優秀的作品,之於原作者也好,之於讀者都好,絕對稱得上是功德無量。

在內地,林少華是最廣為人知的村上春樹小說翻譯者,他從1990年一冊《挪威的森林》開始,十多年來,翻譯村上作品無數。不管你認不認同林少華對這位日本知名及暢銷作家在文學角度上的剖析,但長年與村上文字為伍的他,總該對其作品有著一點熟悉與心得。《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一書便是他談村上及相關訪談的文章結集。假如我們把村上春樹的小說稱為都市文學,顯而易見,林少華喜歡村上的作品遠超於中國作家所出產的。相比起村上,林少華直指,新冒起的中國都市小說缺乏了一份對「都市烙印」的描寫,只顧「浮泛地關注社會現實關注芸芸眾生,徒然地發出一聲浩嘆」。反之,村上作品卻有一份深層次的人情味,除了都市本身的光怪陸離,更重要的是他能將「都市的一切遊戲規則洞穿並玩於股掌之上」。 


讀村上 像讀自己

在比較中國都市文學與村上作品時,林少華分析為何村上會在中國深受歡迎,風頭一時無兩。他解釋在中國,村上讀者群大概由三類人組成﹕年齡介乎18至35歲之間的高中學生、大學生和白領。以村上小說的書寫特色而言,這個年齡覆蓋層面其實不難理解。他在〈村上春樹何以為村上春樹〉一文中提出,從中國讀者角度來說,不論是川端康成抑或大江健三郎,同樣是來自日本的作家,卻獨獨給村上佔盡風光。林少華認為,儘管前兩位作家文筆精湛,但讀他們的作品時,老是覺得在讀別人,「中間好像橫著一道足夠高的門坎,把我們客氣而又堅決地擋在門外」。但讀村上,則像在讀自己,「在叩問自己的心靈,傾聽自己心靈的回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歷,看到的是我們自己」。故此,村上作品能風靡中國文學界,造成「村上春樹現象」。有人覺得林少華翻譯村上的最大缺點,是他本人沒有外國文化的認識與素質,而恰巧村上小說情節裡往往出現不少西化的事物(如爵士樂、外國品牌的酒精等)。在訪談中林少華亦直認不諱,譬如說,他曾把香水翻成花露水,因此鬧出不少笑話。而他的學習機會,就是極其重視讀者的留言及對他的種種修正。即使如此,大部分讀者對他本身優美的文筆及紮實的文字功力,還是予以肯定的。


林少華以「很合脾性」來形容自己的譯作與村上小說之間的關係。他在書中多次提及村上作品中所呈現的孤獨感與他自己的個性是非常一致的。大抵,正如林少華所言,這就是作家與翻譯者之間的「心的共鳴」。 

2005.07.17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