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6

《巴登夏日》。



讀到那情節,霎時間,不知道應該把自己的臉藏到哪裡去。你了解嗎。原來可以是安娜,可以是波琳娜。到最後,覺得自己很可笑。



******

L:

注定是一場沉重和繃緊的閱讀經驗。

旅途上。某天,安娜於有意或無意之間,發現了一封寫給丈夫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信,撰信者是個女子。原來她曾跟安娜一樣,陪小說家去過許多地方遊樂,也玩過輪盤,賭錢。波琳娜——那女子——正是《賭徒》中女主角的名。

「而現在,波琳娜又出現了,但已經不是在小說裡,而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安娜把這封信放回一堆信裡,好像它也跟它們一樣普普通通、無足輕重,她終於在車站見到了他,他們一起回家,他抓著她的手,仔細地端詳著,彷彿在尋找他不在的這些日子她發生的變化。」

俄羅斯作家列昂尼德. 茨普金畢生唯一的小說《巴登夏日》。全書沒有章節分隔猶如一場無盡處的寫作行動,從自己極鍾愛的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生平事蹟以及安娜的日記取材,變奏成一篇更立體的小說創作,連同作者的旅行自白,多重敘事,時而並行時而交錯,彷彿只要一放下書,喘半口氣,即會在公路中迷失。

這就是《巴登夏日》的魅力和張力。

猶太人列昂尼德. 茨普金是個醫生,因政治原因他永遠無法出國,而且遭遇不少挫折。《巴登夏日》在八十年代於美國刊物連載,期間不幸因心臟病發去世。收錄於書內、蘇珊. 桑塔格精細的推薦文固然是具吸引力的導讀;而作為讀者,只要親身穿透小說的文字,L,你將會明白,大抵只有這種人,才能深切看出杜思妥也夫斯基的悲愴所在,全身投入,追隨他的作品。


(2007.10.24。明報。前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