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2

追逐美的演化

認識艾可,是從《詮釋與過度詮釋》開始,以至其後的《誤讀》,寫功課作參考。而 "How to Travel With a Salmon",是邊看邊笑。他有好幾張照片,有一些是英譯本的封面,都是叼著菸的,好逍遙。

-----------------------

拿起沉甸甸、硬皮裝、全彩印、逾400頁的新書《美的歷史》,不禁有以下反應﹕大膽的出版社。能使書商作出如此勇敢的投資,除了本身的出版方針及對質量有所堅持外,大名鼎鼎的作者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恐怕是主要原因,以他的非凡魅力,該不難吸引華文世界的書迷。

我們都知道,今年已74歲的符號語言學權威艾可素以學問淵博聞名於世,既是學院派又把玩真偽知識寫小說,《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擺》已成經典並全球大賣,我個人更愛讀他的雜文,《帶著鮭魚去旅行》便是處處黑色幽默,引人發笑的作品。回到學術研究,艾可(此書的另一作者為他的意大利同鄉 Girolamo De Michele,兩人分別撰寫數個篇章,這筆資料於英譯本內有交代)在《美的歷史》一書中試圖把美的觀念,由古希臘到當代世界,有系統地梳理出來,章節之間徵引大量的藝術作品、哲學和文學文本為史料,從而綜觀美的演變與流動。艾可明確指出,要給「美」下定義是很困難的事,因它的特質會根據歷史及文化的更替而有所差異和轉移﹔美又往往隨著其他價值觀呈現(例如善、和諧等),而非獨立存在。

怪物之美 機器之美

關於「美」,多半容易被我們接受及想像的,如實在的顏色、衣服或人體,即使是抽象概念如詩的美、崇高的美或優雅的美,亦可以理解。但部分「美」則比較有趣,為此艾可在著作中另闢篇章闡述,譬如說,怪物之美。他強調,美與醜的觀念,自古有之,但呈現在藝術品上的怪物形相,於當時是否真的被視為醜,實在難以判定,而不少畸形之物的確帶有正面價值與含意。展示醜的一面有好些原因,其中艾可引述了《總論》內的觀點,該論說指出宇宙作為一個整體,陰影的貢獻是使光明更明亮,美醜亦是同理,怪物在這結構下存在,反而得救。此外,機器之美的課題也頗吸引,艾可解釋,以「美麗」來形容冷冰冰的機器,不過是近一個半世紀的事。在中世紀以前,人們不會把機器與美扯上關係,至於相關的繪圖,用意也只是示人製作機器之方法。其後,機械始在技術層面上浸入藝術元素,譬如製造機械的材料和製作者受到關注,技師亦獲得尊重,機器之美才慢慢成形。

在欣賞學術味濃厚的作品之餘,讀者仍關心艾可的小說創作發展。已寫了5本精彩小說的他最近接受媒體專訪並笑言,夠了,5本已足夠了。對這,你相信不相信﹖

《美的歷史》
編者﹕安伯托.艾可
出版﹕聯經/台北

2006.06.25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