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1

Slow Down, Please





現代人擅於追趕,以有限的時間承擔無限的工作量。有人說,這是我們的最大本領並且值得自豪。正當大家仍然或被迫或自我享受於快行道爭逐之際,有一群人卻以慢抵快,倡導自由懶慢。在出版界裡,此風亦吹得正盛。

加速成癮 忘記慢活

讓廣大讀者認識緩慢運動的,想必是全球賣個滿堂紅的《慢活》。作者歐諾黑從個人經驗出發,敘述向來忙碌透頂的自己,為了工作,就連與兒子相處的時間也希望盡量節省,所以每個晚上總誘導兒子選擇最短的故事書,好讓當父親的快快念完了事。後來他卻覺悟,當人盲目追求速度兼成癮時,便會不自覺地「讓不該加速的事情加速」,甚至忘記如何放慢腳步,這麼一來,不論是個人及至世界,所付出的代價可真不少。在環境生態上,作者指出,人類之於採捕天然資源上的速度,遠遠超越大自然本身的更替時序﹔各人身心健康方面,由於大部分現代人的工作時間皆過長,久而久之便引致神經磨損、腦力耗費。而這種被稱為「時間病」的症狀,確有修正的必要。歐諾黑便以十多章的篇幅,在《慢活》中嘗試從不同角度剖析「慢」的元素,把緩慢運動的緣起、歷史、發展過程及建立緩慢城市的條件具體呈現。

歐諾黑強調,緩慢並不表示懶惰﹕「雖然緩慢城市運動的成員都渴望過得緩和、舒服一點,但他們卻不是反科技的盧德分子。所謂緩慢並非意味著遲鈍、退步或反科技。沒錯,這項運動確實是以保存傳統建築、手工藝與廚藝為目標,但卻也讚頌著現代世界的精華。」採納先進科技的大前提就是,這些東西能否增進大家的生活品質。故此,緩慢城市的提倡者並非渴望活在博物館及把一切速食妖魔化,他們的堅持,無非想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取得平衡。

小孩競賽 犧牲童年

作者還提到一個頗值得家長參考的「快速」問題﹕過度親職。普遍家長習慣在孩子仍牙牙學語的階段,便展開「全面栽培」,課堂以外,還得參加林林總總的興趣班及訓練。當眼見別人的孩子全都快速前進,作為父母的,自然緊張起來,並會加入小孩競賽行列。因此,作者重提工業革命期間「將童年還給孩子」的概念,反對把兒童當作大人來教導。

歐諾黑指出,即使人類明白過度追求速度的弊處,緩慢運動仍面臨不同程度的阻撓,尤其是我們本身的偏見﹕「即使我們渴望放慢,也會被貪心、惰性與恐懼等複雜心態逼著跟上腳步。在一個與速度密切相關的世界,烏龜要想說服世人仍需不斷努力。」雖然如此,作者仍以正面態度提倡緩慢運動,正如書中所說﹕「即便是在一分鐘枕邊故事的時代,除了快還要更快之外仍有其他選擇。」

慢慢快活 人生線索

當緩慢風颳起之際,本地創作人歐陽應霽亦推出一部《慢慢快活》。倘若閣下認為他也在跟時尚風,加入慢活行列,便有欠公平。事實上,回顧歐陽應霽的舊作,從《設計私生活》到《半飽》,皆與「慢」的格調有關。此書為「慢」下了一個明確定義﹕「慢,不是哲學,也不是時尚﹔慢,是線索。至於循環這個線索會發現什麼,那只有你自己知道。」根據這個方向,既是作者亦是編寫人的歐陽應霽,便集合了多名「對生活對速度敏感」的創作人一起談慢,各自以其獨有的方式解釋這種生活態度,有書寫,有音樂,也有影像。

在〈懶回家〉一章中,歐陽應霽透過書寫友人銘甫的瑣碎事來檢視自己的過去與未來﹕「突然間,我對於『變老』不再感到焦慮,對於『未知』或『不知』,泰然處之,新的世界,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玩意兒,而且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但我確實知道,我以前曾經說過要學好德文,說過要去布宜諾斯艾利斯,說過要去歐洲過下半輩子,現在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了,只要回想一下,自己曾經有過的夢想,然後想辦法繼續完成。」這種前瞻後顧,大抵便是從慢活中,漸漸領略出來的人生哲學。

慢食滋味 放開感官

綜觀世界各地的緩慢運動,慢食大概是最受注目的一個課題。台灣旅遊作家及美食記者謝忠道,去年推出一本《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頗受讀者歡迎。除了在法國的飲食與饗宴經驗外,作者在書中還藉著觀察法國人對美食的態度,反思台灣人進食的節奏與時間感。慢食主義起源於十多年前意大利一個偏僻小鎮,旋即席捲世界,支持者認為食物從出產、烹調到享用,皆應認真對待。在謝忠道眼中,慢食是指「將時間的價值和藝術在美食的領域裡呈現出來」,以及「花時間吃飯並不是把動作放慢,而是把你的感官全部放開」。一如歐諾黑強調提倡慢活並不等於反科技,謝忠道亦試圖釐清普遍人對「慢」運動的誤解,他說支持慢食的人,亦不代表一面倒反速食,相反,他們卻有抗衡口味一致化的全球趨勢意向。透過慢食,人類可以認真品嘗食物的真正味道,在咀嚼桌上佳肴的同時,更刺激味蕾並內化為一種生活記憶,「讓作者(廚師)和欣賞者(用餐者)可以達到心靈的溝通,感情的分享」。

樂意排隊 無意細味

作者在著作中提到一個有趣經驗﹕在台灣,吃一頓七八道菜的飯,半小時內已用完﹔若把這段時間放諸法國,用餐者大概還在喝開胃酒。那到底是法國人吃飯特別慢,還是台灣人吃飯特別快﹖作者指出,台灣人很願意花錢吃飯,卻似乎不願意花時間吃飯——但花時間排隊倒是樂意得很。於是他嘗試去理解這種心態﹕「也許我們把『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執行得過分徹底過分功利,拿時間去享受被認為是一種浪費﹕因為沒拿來賺錢﹔拿時間去排隊則有一個等待的目的性,不算浪費。」

提倡慢食的人,除了強調進食速度,還注意食物的天然味道。坊間的人工香料與味精,顯然是現今用來方便煮食、節省時間的調味產品。謝忠道認為,這些產品彷彿不是味蕾上五種味感中的任何一種味道。他曾讀過一篇訪談,某名廚表示在今時今日的繁忙時代裡,用調味料並不可恥,相反,以這樣的方式做出好菜亦不容易。作者並不贊成這種論調,更認為這是「充滿作賊心虛的軟弱無力」。這種觀念長此下去,只會鼓勵更多不願花心思做飯的人,以及養出更多五味不辨的下一代。

我們都知道,著書者在乎的,並非物理上的快或慢。你看歐諾黑開始不厭其煩地為兒子讀長篇童話﹔歐陽應霽於編集的拖拉過程裡,頓然感受到與友儕們一同創作的溫暖和滿足﹔謝忠道醉心於味覺藝術之餘,亦不忘叫大家盡力保存人類飲食文化的華美遺產。

說到最後,一切還是以關懷作結。


2006.02.06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