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9

成年人該讀童書

兒時讀童書的記憶很模糊。友們談起小時候看的迪士尼故事、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集之類,我統統都是長大後才讀回來的。小時階段,倒是喜歡偷偷拿姊姊的亦舒和其他小說來讀。

僅有的童書記憶,是一冊關於望夫石傳說的英文書。


******

並非所有兒童書都是只為孩子寫的,尤其當你在字裡行間尋找到成人 -- 即你自己的影子。在剛過去的香港書展中,台灣遠流主打的《諾斯特林格作品集》,便是一例。雖是童書,但內容處處幽默風趣,成人讀來,絕不沉悶。單看書中孩子如何揶揄成人自以為精明但實際卻愚笨無知的行為,足以引你發笑。

筆下世界非天堂

德語作家克麗絲汀.諾斯特林格生於維也納,婚後因為兩個女兒有閱讀習慣,繼而推動她撰寫兒童書,其後在文學界聲名大噪,奪得多項榮譽,當中包括國際安徒生大獎。有別於其他童書,諾斯特林格筆下的兒童世界,既不是天堂,也非不切實際的虛幻場景。她以替孩子發聲為寫作路向,支持孩子有獨立思考,並借作品及小說角色,反對僵化和扼殺學童創意的教育制度。

系列中,《搶救交換學生》最讓人開懷。主角艾華特是個十三歲的孩子,在家教甚嚴的環境下長大。艾華特各科成績優異,唯獨英文只取得合格分數。

為了兒子英文成績好轉,父母開始策劃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補救方法,包括央求老師給艾華特一個好成績、急忙送孩子到牛津遊學等等。最後,他們選擇接收一個來自英文的交換學生亞斯培到家裡住,原因是據說這名交換生品學兼優且彬彬有禮,深信兒子與之為伍,必有得益,豈料亞斯培原來是個會「帶壞孩子的小混混」。

少年心理獨白 直率稚氣

書中最有趣的,是作者透過艾華特稚氣及直率的心理獨白,描寫成年人的可笑行為。對於父親擔心孩子沒有知己朋友,艾華特暗想:「據說,他(父親)青少年時期就經常保持至少有四個『知己』,而他還是他們仰慕的頭頭。每次只要提及我沒有『知己』這件事,他就一副心理醫生似的表情對著我。他無法理解,為何我一點也不渴望擁有『知己』。他料定我就是交不到朋友,沒有人願意當我的朋友,並且推論,問題絕對出在我身上。」

質疑現今家庭教育

當艾華特告訴父母希望能獨自在菜園裡住一個月的夢想時,再次被潑冷水,母親甚至認為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有此願望,相當不正常,於是益發強迫兒子要跟其他學童相處。艾華特唯一可以表達的反應,是不再發言,乖乖順從。

書裡的孩子對家庭及雙親的管教方法,皆有不同程度的抱怨———這些,正是作者對現今家庭教育所提出的質疑與不滿。

之於寫作,諾斯特林格有一番常被引用的話:既然孩子成長的環境並不鼓勵他們建立自己美好的世界,那麼,身為兒童文學作家,更應挽起他們的手,告訴他們世上種種正義和人道之事。由此,我更相信,在優秀的童書中成長的孩子,該是最快樂的。


諾斯特林格作品集

作者:克麗絲汀.諾斯特林格
出版:遠流/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