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0

忘不了薩岡的憂愁




著名小說作家及劇作家薩岡去年因病告別人世時,香港媒體沒作多大報道與回應,但在法國老家,倒是頗受國民關注。事實上,這位18歲即憑小說《你好,憂愁》而成名的才女,不論是她本人的自由生活態度,還是其小說人物所流露出的浪蕩不羈,那種散漫與無助感,往往是二戰後年輕人的貼身寫照及想要追隨的形象,她的作品更成為女性文學研究中很重要的參考。之於許多讀者——尤其是成長中的一群來說,薩岡文字往往如魔咒般具有懾人的吸引力,即使她對世情的看法每每惹來非議,譬如說,她喜歡賭博,經常酗酒。但是,她的確一直透過自己及文字,努力地表達著某種與眾不同、跟俗世抗衡的人生觀。

《你喜歡薩岡嗎﹖》是作者索菲.德拉森花了3年時間走訪而寫成的傳記。此書名,想必沿自薩岡的小說《你喜歡勃拉姆斯嗎﹖》。這冊小書,大抵可幫助你了解這位光芒四射作家的內心世界,給你一點點頭緒。少年薩岡顯然不喜歡於固有的教育機制裡尋求學問,她在學校成績平平,課堂上老把頭埋在別的書本裡,但大量閱讀的習慣以及天賦的才華,使她語文表現極其優異。大抵是個性使然,薩岡在學校遇有不爽的事情,即會做出反叛的行為。她曾覺得課程沒勁,便把莫里哀的頭樣用繩子吊在校樓前﹔又因口試屢次失敗,薩岡對自己的無能感到生氣非常之餘,竟然在女考官面前演了一齣瘋狂的《麥克白》啞劇,裝作用匕首威脅她,並跳到講台上,用手勢表演無辜的孩子被割斷脖子的慘劇。有人罵她離經叛道,同時亦有人佩服她的膽識,而這一切,說到底,統統也源於她對自由的熱愛與執迷。

涉獵群書如獵人

傳記中薩岡形容自己「像最傳統的獵人那般瀏覽涉獵」,除了兒童文學以外,其餘什麼都讀。眾所周知,薩岡極迷大師普魯斯特的作品,甚至她的筆名「薩岡」,也是《追憶逝水年華》裡其中一個角色的名字。從博覽各種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薩岡領悟到一種對創作的堅持﹕「我發現所有作品的主題,只要以人為支點,就沒有發揮的限度了﹔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描寫出無論哪種情感的誕生與消逝,我就願意為此投入一生,哪怕寫出幾百萬頁的作品也無法到達盡頭,永遠無法挖掘到底,永遠無法告訴自己何時成功。」

有人說,薩岡被過譽了,她的一切,只是文壇與媒體聯手建構出來的神話,這種說法似乎並不公平。無可否認的是,這些年來,薩岡文字持續地刺激了年輕世代的生命,多少人為了薩岡的書寫而著迷﹕「我把頭靠在窗戶邊上,對自己說我永遠不會長大,雨水永遠不會停下來。我再也不想玩捉迷藏的遊戲,我只想展示我自己,可是沒有人看我。」我們讀薩岡,一如目睹自己成長時的慘白與虛妄。

2005.08.14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