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6

孤絕裡的沉思




「自己必須大量獨處。我的成就都是基於孤獨的努力。」卡夫卡在談論自己的婚姻決定時,曾作出如此衡量,意指在婚後,獨處的空間必然縮少。假若你熟悉卡夫卡的文字,大概會理解他所謂何事,也明白他內藏於心底的憂慮所在。形容自己一旦不寫作即如垃圾一堆的卡夫卡,創作靈感皆來自對尋常生活的觀察,透過極其敏感的觸覺與體會,細緻道來生命的不可預料及其脆弱種種。

卡夫卡的第一本書

卡夫卡的作品,在華文社會裡向來不乏中譯本。簡體字版固然多不勝數,單就繁體字版而言,遠有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近有麥田出版的卡夫卡作品集。後者的系列中,包括一冊頗有水準的《給菲莉絲的情書》,此乃卡夫卡與情人的書信往來輯錄。此書讓我發現來自台灣的譯者耿一偉,他在章節之間所加的注評實在精彩,甚值得細閱。如今偶見他主理的翻譯作品,我必會捧場。而近來台灣立緒文化出版的《卡夫卡的沉思》,則以「卡夫卡的第一本書」作賣點。大抵是個性使然,卡夫卡生前並沒有把全部作品付梓,體弱多疾的他更叮囑好友布馬克斯.布洛德,在他身後,便把作品銷毀,他有感自己某些文字其實不怎麼樣之餘,也不想麻煩別人出版。而我們都知道布洛德並沒有遵照卡夫卡的意願而行,多年以來,一直致力把故友的作品重新整理並出版成書,以饗後世讀者。

一生的自我對話

《沉思》收錄的文章,篇幅雖然很短,有些甚至是在二百字之內成文,但短篇作品不就等於容易掌握,匆匆覽閱反正也不能得著太多。正如譯者高志仁所言﹕「卡夫卡講格言警句、說俏皮話游刃有餘,發揮成短篇故事也是此中高手。」假若你覺得卡夫卡的文字只不過是來自他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以不著邊際的形式隨便塗鴉,或許你真該選擇一個悄靜環境,並且盡量陷入他的思緒,把他的作品再閱再嘗,字裡行間,你大概會抓得住他的動人之處,且不知不覺地沉迷下去。你也將會發現,只活了41年的卡夫卡,人生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自我對話,反思生命裡的無可奈何。你看他似乎百無聊賴,實際上他的腦袋比身旁任何人轉動得更快更細密。他走路時看陌生人,坐車時看漂亮的女乘客,在家裡待著時看窗外遠景。


卡夫卡即使一生沉鬱,但承受一切依然是他認為最好的脫困建議﹕「彷彿自己是一塊搬不開的大石頭,若覺得自己正被吹著往前傾,別就順勢踏出無謂的一步。」卡夫卡在1921年的日記曾這樣寫﹕「無論什麼人,只要你在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點籠罩著你的命運的絕望,但同時,你可以用另一隻手草草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因為你和別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總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經死了,但你卻是真正的獲救者。」就是這種懾人的孤絕沉思,造就了他筆下百年不朽的文字。


2005.06.05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