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7

那一段光影日子。

Cinema
L:

黃夏柏的新書《憶記戲院記憶》,在設計上花了點點心思:前書口位置有塊長型小卡紙,用來控制封面上的活動戲院簾幕,輕輕一拉,原來小卡紙是張票根;簾幕打開,出現一幅舊戲院的外觀圖。

不只關乎美感上的考量。這樣細心的安排猶如為讀者和戲迷引進一條記憶之路,預備好,打開書,尋找屬於自己的光影日子。我隨意翻翻,錯以為是硬性戲院史,細讀之下卻另有驚喜 ── 既是細緻的城市漫遊觀察,又是筆觸溫柔的散文書寫,更是爬梳認真的資料整合。作者在書中說:「說到和戲院扣連上情感,別人驟聽,不免認為言過其實,甚至濫情。到戲院就是為看電影,匆匆來,匆匆去,誰去理會戲院一磚一樑的結構,然而,只要靜下來細心想,原來它們都在腦海之中,每拋出老戲院這種話題,大家總有連綿不止的記憶。」是的,奧妙就在這。放映院等硬件雖是共同享用,但各自的觀影經驗,從選擇地點到買票到進入暗黑場境,所體會到的,又那麼的私密,那麼的不一樣。

年少時孤獨,慣了自找娛樂。除了看書,其餘時間都在電影院裡。每個周末,從十二點半開始,乾脆一看就看三場,幾乎什麼片子都給我看過了,偶而,帶位員叔叔還會跟觀眾閒聊兩句,而不是單純用電筒指示,你買的F11 或 K08 號位在哪。家在大埔,該戲院,後來倒閉了,做過「十元店」賣場之類的,如今是,卡拉OK。

譬如我。我曾用心收集過電影票根。欣賞過什麼戲,和誰進場,看看日期地點,想想,老遠的記憶竟還在。至於後來的戲院情感牽連,L,大抵是與同行者,你,有關的了。

(2007.12.15。明報。前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