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6

夏多布里昂的墳。



「蒙田說,人目瞪口呆地走向未來的事情;我另有一癖,對過去的事情目瞪口呆。」
——《墓中回憶錄》

L:

從網路的資料庫,看到夏多布里昂的墳。墓建在名叫格朗貝的島,極其簡單,石墩上只有這麼一個不虛妄的、面向廣闊海洋的十字架,旁邊長了枯乾的長草,據說,偶而有點風浪拍岸。

是夏多布里昂去世前二十年已經選定的位置,多番向市長請求,決心要被埋葬於此。倒不驚訝,他何以喜歡在這種環境下長眠。大家公認,政治家如他,目睹路易十六之死,經歷滑鐵盧戰役,也是法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回憶錄中,處處能讀出一點憂鬱哀愁,不論是歷史思考,抑或童年回憶。大抵跟寫作的情緒與狀態有關,從落筆到收筆,他一直想像自己坐在棺材裡寫作,「敘述將伴隨著那些因發自墳墓而具有某種神聖性的聲音」,花了四十年,一改再改,終於完成這本長達二千頁的書,並希望所有文字在他身後五十年才問世,既認真也謹慎。

在棺材裡書寫,到底是怎麼樣的體會。

夏多布里昂曾居於倫敦數年,當時,他寫了動人的段落:「我們同時睡下,它是為了更加輝煌地升起,而我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似乎再也醒不來了。我在一種宗教感情中昏了過去:我聽見的最後一個聲音是一片樹葉落下和一雙灰雀鳴叫。」每讀到此處,總覺得,這是夏多布里昂臨終前一刻的情景。L,他深刻地描繪了一種永恆的、於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揮之不去的孤獨,即使他曾留下一句:明天的景象,已與我無關。


(前書口。2007.10.25。明報)